• 科研快讯
    我院刘亚青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食品期刊《Food Chemistry》发表研究性文章
    发布时间:2025-10-28

    2025年9月,我院刘亚青教授团队于国际食品顶级期刊《Food Chemistry》(IF = 9.8)在线发表题为“Complete loss of 5-methyltetrahydrofolate in wheat during simulated gastric digestion”的快报研究性文章。我院刘丰源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刘亚青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5-甲基四氢叶酸(5-MTHF)作为天然叶酸的主要形态,正日益被视为较传统叶酸更安全的强化替代物。然而,关于其消化稳定性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表明,在模拟胃消化条件下,5-MTHF在小麦基质中会发生显著且近乎完全的损失。该损失在所有受测的小麦组分中均可观察到,并呈现浓度依赖的动力学特征:当小麦粉浓度降低50倍时,叶酸保留率由“不可检测”提升至约80%。在抗氧化方面,抗坏血酸可显著提高其稳定性,而没食子酸几乎无作用。以氮气置换并不能阻止5-MTHF 的损失,且对消化残渣的酶促分析进一步证实,这并非由简单的物理吸附造成。综合来看,小麦内源性成分可促进5-MTHF的快速损失,且该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对氧不敏感。此发现对现有的叶酸强化实践提出挑战,并强调了开发适用于谷物体系的叶酸保护策略的必要性。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5.146467


    作者简介:


    刘丰源,食品科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东莞市特色人才。博士毕业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并获得赫尔辛基大学2022年度优秀博士论文(全校仅4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Comprehensive Review of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Food Chemistry、Food&Functio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发表论文9篇。受邀担任Food Chemistry、Food&Function、Scientific Reports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国际食品营养与安全协会(IADNS)秘书处成员。主要研究兴趣:食品营养分析方法开发、食品组分互作、食品营养生物利用率评价。

    刘亚青,东莞理工学院生命健康技术学院学科领军教授、博导。主要围绕智能/可穿戴生物传感、靶向纳米诊疗、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长余辉化学发光成像、功能化食品包装与营养靶向递送开展研究。发表SCI论文97篇(IF>10有23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PCT专利获美、德、日及中国授权;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项(含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及横向项目2项;入选科技部专家库,获得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 “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培养研究生获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国家奖学金及多项创新竞赛奖励。


    撰稿、一审:刘丰源;二审:闫景坤;三审:谢炯标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 2号楼2A101室    电话:22862190    Email:smjkjsxy@dgut.edu.cn     邮编: 523808

    版权所有:东莞理工学院生命健康技术学院  粤ICP备05008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