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团队
    糖类物质与膳食健康方向
    发布时间:2023-06-09

    一、研究方向简介

    该方向围绕岭南特色食品资源,建立糖类物质的高效绿色创制、分子修饰及分析检测的技术创新体系,阐释其分子结构、功能性质、生理活性及健康功能的构效关系;在多糖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多尺度结构变化及功能因子的稳态化、增效与靶向递送等方面形成学科交叉的鲜明特色。

    二、团队简介(方向负责人、成员)

    方向负责人:

    闫景坤,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菌物学会桑黄产业分会理事,江苏省苏北发展特聘专家。主要研究领域:食品碳水化合物结构与功能。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项目及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SCI论文80多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

    团队成员:

    研究团队由余祥英博士、李垄清博士、金明玉博士3人组成,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拥有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化学、食品营养学、糖生物学等多学科专长。本方向已培养硕士12人,目前在读硕士生5人。

    余祥英,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色谱质谱分析。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李垄清,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食品碳水化合物功能活性评价、生物大分子互作及肠道菌群代谢。近5年,承担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金明玉,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多糖的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功能机制研究、多糖构效关系及多组学分析。近5年,发表SCI论文3篇。

    三、科研特色

    1)食源活性多糖的创制、结构与功能:构建食源活性多糖高效、高纯度制备与分离的创新技术体系,阐明多糖的分子结构、功能特性、生理活性及分子机制,揭示其健康功能的结构效应关系,为多糖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食品多糖的功能化设计及品质调控:运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改性技术,创制高水溶性、高活性的多糖衍生物系列,明晰其分子结构、功能性质及健康功效;掌握多糖、蛋白质、多酚间相互作用及多尺度结构变化规律,构建微纳尺度的多糖基复合物,实现功能因子的稳态化、增效及靶向递送,完成功能健康食品的精准设计及品质调控。

    3)食品中低聚糖异构体的鉴定识别和质量控制:构建不同结构低聚糖的串联质谱图库和碰撞截面积值数据库,建立食品中低聚糖异构体的鉴定识别方法,实现低聚糖的精准生产和质量监控,指导高活性、高稳定性和高附加值的功能性低聚糖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三相分离技术体系及活性多糖的提取分离 活性多糖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

     

    多糖基复合物用于姜黄素的包埋及稳态化     基于色谱质谱的低聚半乳糖异构体鉴定

    四、学术水平

    研究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7入选ESI热点论文2;获授权发明专利近10项。

    五、标志性成果

    食药真菌资源高效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 2号楼2A101室    电话:22862190    Email:smjkjsxy@dgut.edu.cn     邮编: 523808

    版权所有:东莞理工学院生命健康技术学院  粤ICP备05008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