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方向简介
本团队聚焦大健康国家战略,紧跟特膳特医及预制食品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资源,针对儿童、老龄化、慢性病等特殊人群食品研发需求开展工作。具体研究方向涵盖:聚焦生物活性肽、萝卜硫素、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功能性天然产物,挖掘并评价其活性;专注功能性发酵食品与分子营养,深挖科学原理与应用潜力;着力于预制食品研制与加工技术,推动预制食品的创新研发与高效生产。
二、团队简介(团队负责人、成员)
1. 团队负责人:
肖珊,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酵食品功能性及活性肽等功能因子挖掘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工作。先后入选辽宁省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东莞市特色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等项目20余项;主持和参与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作为副主编编写十三五规划教材《食品安全学》1部。
2. 团队成员:
研究团队由固定成员7人,均为博士学历,其中具有海外研究经历的成员比例超过60%。本团队已培养研究生百余人,目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人。
邹水洋,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品加工、微生物发酵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项目10余项。获得2020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件。
蔡燕雪,博士,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植物基原料的发酵技术及其代谢组学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省基金、农村科技特派员等各类项目6项,参与“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等课题6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王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发酵及生物活性成分功效评价研究。主持和参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粤莞联合基金青年项目等10余项;主持和参与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件。东莞市特色人才,兼任东莞市食品学会秘书长。
陈璇,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天然小分子活性物质的靶向递送、吸收代谢机制及对肠道微生态健康的影响。累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5项。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4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任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普宁市“百千万工程”科技创新智库专家。
熊舟翼,博士,特聘副研究员,“双师双能”型教师。主要从事动物源食品品质调控与组分互作、蛋白功能修饰与响应性递送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以一作/通讯发表SCI论文29篇。第一完成人获中国发明协会成果奖二等奖,获授权专利10件。获中国蛋品加工杰出青年英才等称号。
张舒婷,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发酵组学研究以及微生物菌剂开发。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6项;主持和参与横向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2件。获得“东莞市特色人才”及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称号。
三、科研特色
1. 生物活性肽等功能性天然产物的挖掘与活性评价:建立基于定向可控水解(包括生物发酵和酶法)的生物活性肽等功能性天然产物分离技术体系,实现生物活性肽等功能性天然产物的高效制备和分离;同时,以生物活性肽等活性物质为载体构建营养素递送体系,并依托细胞和动物模型对其构效关系及分子机制进行研究。
2. 功能性发酵食品与分子营养:采用发酵技术调控食品原料中功能性组分的合成与增量。利用代谢组学、空间组学等多维度方法挖掘发酵对原料微环境的影响作用。研究发酵食品中功能因子(活性肽、活性多糖、多酚等)在平衡膳食结构中的分子营养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影响的机制。
3. 预制食品研制与加工技术: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精准预制食品创制及加工技术的研究。进行烹饪方法与风味形成机理、预制食品还原度和保质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建立预制食品质量评价与生产过程标准;同时,采用代谢组学等手段系统评价预制食品营养成分的生理活性及加工过程中的生成与保护机制,研发具有特色和市场需求的预制食品。
四、学术成果
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星火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等奖励。
获奖证书
2. 发表论文
3. 专利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