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方向简介
本团队围绕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代谢性疾病等的组织修复临床需求,设计和开发以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为主的管状组织修复支架、靶向递送载体和微针等,以促进组织再生。这些工程化生物材料旨在激活人体的再生潜力,为病变组织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深入探索其背后的分子机制。
二、团队简介(团队负责人、成员)
1. 团队负责人:
牛玉清,博士,特聘研究员,博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管状器官再生。2021年先后入选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人才)和广州卫生高层次人才(学术骨干)。以(共)第一及(共)通讯作者发表研究性论文十余篇,包括Biomaterials (2014),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2017),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 (2020),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2021),Bioengineering &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22)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并受邀担任Biomaterials,Acta Biomaterialia等期刊审稿人。目前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项广州市科技项目。
2、团队成员:
研究团队由肖亚平博士、许佳林博士和莫云飞博士组成,拥有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专长。
肖亚平,博士,特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新型核酸/蛋白质递送材料的设计和构建,基因/蛋白质生物材料的构效关系研究,以及相关基因治疗、免疫治疗、代谢治疗以及光声成像等研究,在精准医学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近年来,在 Angew Chem. Int. Ed.、 Eur. J Med. Chem.、J. Mater. Chem. B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6篇,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6篇研究性论文,包括1篇 Angew Chem. Int. Ed.(中科院一区Top期刊)、2篇Eur. J Med. Chem.(中科院一区 Top 期刊)、2篇J Mater. Chem. B、1篇Polymer。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许佳林,博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生医材料,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发表SCI论文8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莫云飞,博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新型纳米生物活性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搭载药物体系构建、功能化(红外/磁性/抗菌/细胞介导)、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组织修复再生、组织工程、基因细胞药物载体)。累计发表SCI论文10余篇。
三、科研特色
1. 管状器官的精确制造及其促再生与功能重建的机制研究:以SD大鼠、新西兰幼兔、幼犬和食蟹猴的管状器官为研究对象,通过较系统研究每种类型器官的生物物理特征,研发可根据病变情况精确制造的工程化管状组织修复支架,以满足具体的临床需求,如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建立、冠状动脉搭桥、腹腔动脉置换等手术的不同口径功能性人工管状产品。
2. RNA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肿瘤治疗/预防方面的应用:用化学的手段,针对核酸/蛋白递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设计合成新型的高效运载体;利用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地考察其对核酸和蛋白客体分子的体外细胞递送效率和体内免疫治疗效果。运载体的生物性质、构效关系将作为重要信息反馈用以指导载体化学结构的进一步改造合成。
3. 生物医用微针的设计与性能调控:通过构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结构可调控性的刺激响应性聚合物微针系统,阐明聚合物微针化学结构与响应条件的构效关系,包括聚集体基质结构溶胀、降解或裂解、材料分子结构可逆解离等对药物递释的影响性能;实现聚合物微针在疾病治疗、免疫生物给药、疾病诊断、皮肤医学及美容等领域的应用。
四、学术成果
近3年,团队在Bioengineering &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22)、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2021)、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2021)、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21)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项目1项。广州市医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件。